在美国,有位享誉国际的华人建筑师——贝聿铭(Leoh Ming Pei)。他1917年出生于广州,祖辈是苏州望族,父亲贝祖诒曾任中国银行行长并于1919年到香港创办了中国银行香港分行。贝聿铭在香港度过了童年,10岁后到上海读中学。1935年,他留学美国,先后在宾州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等校学习建筑。1955年,他成立自己的建筑事务所专门从事设计工作,直至1990年退休。

  作为20世纪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在世界上设计了大量划时代建筑,其代表作包括美国的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法国卢浮宫院内的玻璃金字塔以及日本的美秀美术馆等著名作品。而他为中国设计的建筑物也同样倾注了心血,如北京的香山饭店、中国银行总行以及香港中银大厦、澳门科学馆和苏州博物馆等。

  贝聿铭在1979年正式承接了香山饭店的设计工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外国建筑师在中国的第一件作品,贝聿铭格外重视。他多次到香山勘查地形,并且到中国其他城市考察当地的建筑和园林,最终采取中国传统园林的形制来设计香山饭店,即采取一系列长长的走廊和不规则围合庭院的布局方式,运用江南园林素雅的色调,使它与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整个建筑群落顺应地势,与倾斜的山坡有机地结合起来。楼内设有庭园,环境自然幽静,其叠山理水的建造手法也与江南园林的建造形制如出一辙。

  贝聿铭很看重这项设计,他说:“香山饭店在我的设计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下的工夫比在国外设计某些建筑要高出十倍。”他表示:“从香山饭店的设计,我企图探索一条新道路,在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1984年,贝聿铭为香港的中国银行设计了一座有着70层楼、367米高的大厦。该建筑的几何外形像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征着力量、生机、茁壮成长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则代表着长城和中国。这是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也是当时美国以外的世界最高建筑物。他强调,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显示出风格和气派。难能可贵的是,它的建筑面积是香港汇丰银行的两倍,而造价却不及其五分之一。

  2002年,苏州市政府请贝聿铭出山担任苏州博物馆的新馆设计。人们把它视作贝聿铭“最后的作品”,寄予厚望;贝聿铭称之为自己的“小女儿”,“希望这个作品可以给中国的建筑道路指明方向”。

  在苏州这样一个拥有众多历史建筑的文化古城,如何让一座现代建筑与传统城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如何才能不在美丽的画卷上留下败笔?贝聿铭采用“不高不大不突出”的中庸之道来解决问题:从地面上看,博物馆体量不大,以地面一层和地上二层为主,不与毗邻的历史建筑忠王府(即苏州博物馆旧馆)、拙政园争高低;去除灰瓦屋顶,保留灰白粉墙的基本调子与之相衬,跟周围的环境很协调。他的设计用他所喜爱的现代材料以及几何图形来创新表现。玻璃重檐的金属梁架结构,现代几何形的坡顶,加工成菱形的“中国黑”花岗石片的屋顶,都突显了建筑的现代感。他还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老虎天窗”,将自己擅长的“光线魔术”通过钢结构和木条遮阳板引入新馆。

  尽管这部“收山之作”招致争议,但贝聿铭希望这件作品的设计,能够对正在大兴土木的中国及早找到适合自己的建筑道路有所启迪,而不至沦为仿古建筑的奴隶或蹩脚的西方建筑的模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