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我校积极创新侨务工作思路凝心聚力,服务学校与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6月20日,全国高校思政网特别关注并刊登西安交通大学《凝侨心汇侨智聚侨力护侨益 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文,旨在推广西安交大侨联工作的先进经验,为更多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创新侨务工作提供思路,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共同为建设教育强国、服务国家战略贡献力量。


弘扬光荣传统,加强思想引领

一是紧抓重要节点,广泛开展学习宣传。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第十一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全国教育大会召开等重要节点,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形势政策宣讲,及时召开学习会、座谈会,编发学习资料,引导广大归侨侨眷听党指挥跟党走,不断增进思想政治共识,汇聚“侨心向党”的强大力量。

二是围绕重大部署,巩固团结奋进共识。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组织观看爱国主义记录片《单声》,开展国情省情校情宣讲,走进企业、农村、科研院所等开展“走基层、知国情、做贡献”品牌活动,引导归侨侨眷深化认识、增进认同,胸怀“国之大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三是传承西迁精神,弘扬侨海报国传统。深挖“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群体中归侨侨眷典型事迹,走访西迁亲历者,参观交大西迁博物馆,举办“爱国奋斗”精神研讨会,展演交大“大先生”系列话剧,引导归侨侨眷争做西迁精神新传人。


西迁精神学习教育活动


发挥侨智侨力,助力学校工作

一是服务科技创新产教融合。重视发挥学校侨界领军人才引领示范作用,通过设立科学家工作室,建立学科交叉信息平台,举办“智汇青年论坛”“跨学科青年论坛”等系列活动,推进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引导归侨侨眷聚焦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在搏击科技创新前沿中展现侨界力量。

二是助力拓宽引智引才渠道。充分发挥创新港秦创原总窗口作用,与学校人力资源部、高层次人才办公室、国际处等部门加强合作,依托“中国西部海外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等平台,广泛联系海外华侨,扩大侨界学术“朋友圈”,助力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三是推动扩大海内外朋友圈。与校友部联合举办全球交通大学校友联谊大会、海外校友子女夏令营、学术科技论坛等活动,引导广大海外校友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传承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中发挥积极作用,涵养壮大知华友华力量,推动学校全球化发展战略。


侨界院士进高校


汇聚侨务资源,服务地方发展

一是创新高校侨联组织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地方侨联+高校侨联+校友会”工作模式,在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侨办、省侨联指导下,牵头成立陕西高校侨联联盟,担任首届会长及秘书长单位,制定联盟工作方案,打造系列特色品牌活动,促进在陕24所高校侨联交流合作,联盟工作成绩得到中国侨联、陕西省侨联肯定。拓展联盟朋友圈,与安徽、河北、广东、山西等省份高校侨联联盟组织加强工作经验交流,联合推荐20余项科研成果参加“一带一路”硬科技成果交易大会推介路演,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开创工作联动新局。

二是汇聚“高端人才+企业家”资源。发挥侨界代表人士作用,策划举办“侨界院士进高校”“侨·说”等系列活动,为侨界青年学者、留学归国人员提供优质学术资源服务。邀请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侨企代表、多国侨胞侨领走进创新港考察交流,促进侨企、高校科研人员交流合作。组织归侨侨眷参加“丝路交流与合作—走进长三角地区”活动,推动陕西高校侨联联盟与浙江省侨商会签订科研成果联合开发合作协议,破解“侨校企”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三是充分发挥医疗资源优势。启动“医心爱侨”项目,支持西安交大口腔医院为在陕高校归侨提供“一免五优先”等三大类惠侨服务。积极承办中国侨联2024年“侨界医疗队下基层”活动,为咸阳、杨凌两地300余名群众提供医疗义诊服务,送去侨联组织的关怀温暖。邀请校内外医疗机构转接走进学校家属区开展“中医义诊健康行”“脊柱健康爱侨行”等情暖侨心系列活动3次,守护侨界群众身心健康。


陕西高校侨联联盟成立大会


下一步,西安交通大学将持续深入探索侨务工作机制,依托陕西高校侨联联盟,通过活动联办、品牌联创、资源联通三大工作举措,深化盟校交流合作,以品牌活动为载体,聚焦思想政治引领、科技成果转化、海外联谊交流、拓展为侨服务,广泛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