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铸就了辉煌巨变,河南省侨情变化日新月异,省内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数量已达二百余万人,逐步成为新的侨务资源大省,成为加快河南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省侨联牢牢把握难得发展机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谋划侨联工作,按照《章程》开展侨联工作。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活动,反映侨界群众意见和要求,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围绕党和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加快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河南做出了重要贡献。全省侨界现有全国人大代表1名,省人大代表8名,省政协委员16名,市、县(区)人大代表66名,政协委员471名。五年来,累计撰写提交提案、议案5644件,立案采用4233件,立案率达80%,优秀提案率达到10%以上。参政议政工作呈现与时俱进、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主要做法
    (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认真贯彻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三个最大限度”、“四个充分发挥”的重要论断,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侨联工作提供了强大理论指导和前进动力。中国侨联主席林军强调指出,要自觉把侨联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部署,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侨联工作的重要任务,把以人为本、为侨服务作为侨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侨联的优势,引导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作贡献。河南省侨联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引导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和中国侨联指示精神上来,使参政议政工作真正成为侨界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活动的有效载体,成为党委、政府了解掌握侨界意见、建议和愿望的重要渠道,成为侨界群众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平台。
    我省各级侨联坚持把参政议政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做到年度有部署,工作有目标,阶段有检查,年终有讲评。认识上的提高促进了参政议政工作的有效开展,先后有三十个市、县(区)侨联被评为参政议政工作先进单位,一百二十名个人受到表彰,有力地服务了全省经济社会建设。信阳、平顶山和驻马店市侨联抓住机遇,加快侨联事业发展,充分挖掘当地根亲文化、出国留学、回国创业、劳务输出等侨务新资源,健全侨联组织、壮大参政议政队伍,形成有侨的地方即有侨联组织,有侨联组织的地方就能反映归侨侨眷的呼声,参政议政工作开展十分活跃,由侨务资源匮乏地区成长为新型侨务资源大市。信阳市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五年时间提交提案、议案1537件,采用965件,走在全省侨联前列。
    (二)建强队伍,夯实根基。
    参政议政队伍的素质决定参政议政的水平。我们坚持“用心物色、注重培养、适机推荐”的原则,注重把有政治热情、热心侨的事业、有能力、有实力的人才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多方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切实把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选准选强,为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奠定坚实基础。定期组织学习,定期组织培训,定期开展调研,不断增强参政议政工作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可行性。五年来,全省市、县侨联举办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培训二十期,四百余人次。通过抓学习、抓培训,抓帮带,我省侨界参政议政队伍能力素质全面提升,地位作用日益凸显,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而今,以华侨企业家生茂光电集团董事长康玛水、学术界归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董子明、新归侨郑州啟福置业总经理卢一博为代表的一批行业精英和带头人融入了侨界参政议政队伍,呈现出蓬勃生机。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加快河南发展,实现两大跨越(即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率先崛起”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河南侨联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侨联独特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做好服务大局文章。特别是在弘扬民族精神、传播华夏文明和光大中原文化等方面着力探索,深入挖掘潜能,以中原厚重文化资源为依托,以根亲姓氏文化为载体,促进河南与世界华侨华人广泛联系和团结,加深其对祖国、对中原的认同,展示厚重、文明、友善、发展的河南新形象。充分利用侨界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资金充裕等优势广泛开展科技文化交流和资金技术合作,为河南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服务。近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十八个省辖市、一百六十个县(区)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提案议案达五百余件次。形成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伏羲文化、河洛文化研讨、华商峰会论坛、百姓寻根谒祖、客家文化朔源为代表的文化经贸活动载体和品牌,成为我省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引智的重要平台。先后举办了第十八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中华姓氏文化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经贸活动,促办各类招商、引资引智项目一百余个,创造经济效益近百亿元。为全省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围绕中心参政议政彰显出强大活力。
    (四)突出重心,维护侨益。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努力改善民生是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全省各级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社会民生、围绕群众生产生活、围绕社会热点难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撰写提案议案,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五年来,共提交有关社会民生提议案上千件,内容包括城市管理、新农村建设、文化教育、社会就业、公民道德、社会治安各个层面,近百件提议案被省、市、县(区)评为优秀提案议案,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省侨联副主席王鹏杰两年间撰写提交提案、议案六十七件,多项提案受到国家有关部、委重视,今年全国“两会”上“关于实行弹性退休制度的提案”曾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
    坚持以侨为本,为侨服务是侨联的宗旨,也是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省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参政议政平台,促使省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一批惠侨政策,如:《关于调整早期华侨退休生活补贴标准的通知》、《关于为困难老归侨发放生活补助费的通知》、《关于解决我省困难企业老归侨医疗保险问题的通知》,惠及了侨界群众。各地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出台了优化资企侨属企业投资环境、支持鼓励华侨回乡投资兴业等优惠政策,营造了良好投资创业环境。推动了侨法知识宣传普及,形成了爱侨、护侨的良好社会氛围。解决了一批涉侨疑难案件,有力维护了侨界群众的合法权益,深受广大归侨侨眷好评。
    (五)坚持创新,科学发展。
    我们坚持参政议政工作紧跟侨情新变化,不断完善考察推荐、合理进出、优化结构和服务保障等机制,始终保持一支有活力、有能力、有效率的高素质参政议政队伍。注重舆论引导,各级侨联积极利用涉侨重大活动,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舆论作用,大力宣传侨界代表中的先进典型,提高侨界代表、委员的社会影响力,为广大归侨侨眷参政议政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搭建平台互动,通过“四侨”联席会议,主动加强与人大民侨外事委员会和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的联系,积极参加人大、政协组织的视察、调研和侨法执法检查活动,侨界代表、委员与群众有效互动,形成合力,使参政议政组织更加活跃,基础更加扎实。改进作风,加强服务。对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做到政治上爱护、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创造良好环境,使他们始终保持参政议政工作的旺盛热情。
    二、工作体会
    几年来,河南侨联参政议政工作长足发展,成效明显,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对侨联工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中国侨联的具体指导,得益于省人大民侨外事委员会、省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省外侨办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各级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履职尽责,充分展现了我省侨界群众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做好参政议政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党的科学发展观理论是我们开展侨联工作,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行动指南。必须始终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和行动,按照党中央和中国侨联的要求,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态度,把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作为参政议政工作的实践阵地,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才能确保参政议政方向不偏移,精神有动力,工作有成效。
做好参政议政工作,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参政议政队伍。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参政议政工作的主体,各级侨联是参政议政工作的组织者、参与者。队伍素质高,参政议政能力则强。只有把不断学习作为提高参政议政队伍素质的可靠抓手,把自觉实践作为参政议政工作的生动课堂,把勇于创新作为参政议政工作的不竭动力,才能保持参政议政的旺盛生命力,真正履行侨联组织参政议政的神圣职责。
    做好参政议政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侨联参政议政工作是侨联章程赋予我们的重要职能,更是侨界群众合理诉求的重要渠道。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自于侨,成长于侨,只有自觉深入到侨界群众中去,了解广大侨胞所思、所需、所急,倾听侨界呼声,关心侨界群众困难疾苦,反映侨界合理诉求,真心实意为侨服务,参政议政工作才能根植群众智慧的沃土,赢得侨界群众信任和支持。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我们虽然在参政议政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形势下的侨联参政议政工作认识还不够深,组织领导还不够有力,思想不够解放,办法不多;部分参政议政人员能力还不够强,流于形式,敷衍应付,与时代发展需要有一定差距;新形势下,深入研究世情、国情、侨情发展变化,发挥独特优势参政议政以及运用参政议政平台更好维护侨益还有待加强。
    四点建议:
    要大力加强参政议政工作组织领导。林军主席在今年全国八次侨代会的报告中讲到,维护侨益是侨联组织的基本职责,以侨为本、为侨服务是侨联组织的宗旨。各级侨联要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归侨侨眷代表和侨联界政协委员的作用,为他们更好地参政议政提供服务;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针对关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提案、议案的质量和水平,在政策、法律、舆论等方面为维护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权益营造良好的环境。这是今后一个时期侨联组织开展参政议政工作的新要求。各级侨联组织和侨联工作者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摆上位置,使参政议政工作良性、规范和有序开展。
    要注重夯实参政议政工作理论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随着侨情发展,侨界新生代逐步走上政治舞台,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还不深,经历少、阅历浅,需要更加重视学习和悉心培育,使参政议政始终与党的要求合拍,与时代发展同步,与群众要求同行。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政治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学识渊博复合型参政议政队伍。
    要不断完善参政议政工作机制。当前,多元化时代特征明显,民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参政议政热情日益高涨,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新形势,要用战略的眼光、发展的思维、创新的手段来解决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探索完善参政议政队伍进出、学习、培训、考评和服务新机制,使参政议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运行。整合侨务资源,理顺关系,有效互动。创新形式,发挥媒体、网络作用,使参政议政工作更具灵活性和实效性。
    要努力改进参政议政工作服务方式。要切实转变作风,扑下身子,深入基层,问计于侨,树立为侨建言献策的信心和决心。主动营造知情问政环境,创造必要工作条件,使参政议政工作有动力、有活力、有保障。加强各级侨联机关和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热心为侨服务的侨联干部队伍,不断提高为侨服务能力。
    成绩属于过去,责任召示未来。我们要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侨界参政议政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落实全国侨联八次侨代会精神,切实把参政议政的过程作为突显侨联组织能力,彰显侨联组织活力,增强侨联组织凝聚力的重要举措和手段,实现在大局中找定位,在机遇中求发展,在挑战中显业绩,不断开创新形势下侨联组织参政议政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