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广州市侨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紧紧围绕《中国侨联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赋予侨联组织的法定地位和政治责任,服务大局,突出重点,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不断探索运用提案、议案的新形式、新思路、新方法,通过人大、政协两个舞台,积极谏言献策,有效地维护了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赢得了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信赖;为全面推进广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侨联事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参政议政的基本情况
    5年来,广州市侨联界别先后有90人次任全国和省、市、区(县级市)人大代表,151人次任省、市、区(县级市)政协委员,提交提案、议案825件(数),38件被省、市和区评为优秀提案、议案。我市各级侨联积极主动为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议案服务,形成了参政议政的有效机制;各位代表、委员工作责任心强,扎实履行职能,突出重点,精心选题,认真准备,深入基层,深入调研,重点围绕涉及维侨护侨、华侨农场、留学回国人员创业,以及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点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很多高质量、有见地的提案、议案,受到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肯定和好评。
    二、参政议政的的做法
    5年来,我市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注重倾听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呼声,抓住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反映侨情民意,注重提出增强经济和社会发展生机和活力的建议,坚持把每项提案、议案放在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研究上,放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把握上,放在对改革发展稳定深层次矛盾的分析上,放在市委、市政府关注的大事、要事的对策上;共同为推进广州科学发展,建设广东省“首善之区”建真言、献良策。
    一是积极引导,注重推选德才兼备、责任心强的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年来,我会高度重视,主动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向有关部门推荐一批德才兼备、综合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代表人士作为人大归侨代表、政协侨联界委员人选,特别是推荐一些新归侨、优秀归侨侨眷企业家、重点侨乡的代表人物,使他们在人大、政协中发挥作用,充分履行侨联参政议政职能。如,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政协常委,广东华美国际投资集团张克强董事长,热心时事,结合当前金融海啸背景,及时反映所在行业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先后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关于解决华侨博物馆拆迁问题的再建议》、《关于对民办教育促进法执行情况开展检查的建议》等提案、议案3件,以及在广州市第十一届政协三次会议中提出《关于发扬广州市“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将民办学校登记为民办事业单位的建议》等提案、议案,引起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目前这些提案、议案已由相关部门办理。
    二是不断健全和完善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沟通机制。通过提案、议案的形式参政议政,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重要渠道之一。我们注意加强与各区、县级市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系,适时组织考察活动或召开座谈会,及时通报侨情民意,沟通交流信息,为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行职能,做好服务工作提供保障,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调动了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从2007年开始,我们以及基层侨联均采用电讯群发的方式,及时为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知、通报活动和信息,提高了各位委员参政议政的时效性、积极性。
    三是精心确定提案、议案主题。我们注重把发挥侨界人大政协的独特优势,体现参政议政水平,作为提案、议案工作的着力点。几年来,始终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社会及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年初定期召集各区、县级市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召开专门会议,围绕工作重点,征询大家意见,制定科学可行的年度工作计划。现在,我市侨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本形成了年度有工作计划,季度有安排,集体提案、议案有明确专人负责执笔的工作机制,确保了参政议政的质量和效果。省政协委员邓向端在广东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提出《将侨情普查纳入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建议》,通过“摸清底数”,进一步调动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他提交的《关于搭建人才梯队,促进海外准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的建议》等提案、议案受到了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将人大、政协行使民主监督权和媒体舆论监督权有机结合起来,邀请有关媒体履行监督权,适时在《人民日报》、《广州日报》和《南方日报》等新闻媒体综合报道有关情况,进一步扩大了提案、议案的影响。
    四是深入基层了解侨情民意。定期组织各位委员深入一线开展考察调研活动,了解侨情民意、倾听民众呼声。5年来,先后组织了129批793人次,深入各区、县级市进行调研考察,并撰写了大量的有质量的调研报告。重点加大了对华侨农场的改革发展、归侨侨眷的社会保障、侨房政策的落实等问题的调研力度。侨界人大、政协委员的提案、议案中,有不少的内容就是从基层实地调研考察过程中,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综合形成的。比如,去年全球金融危机暴发后,我们立即组成专题调研小组,主动深入广州市20多家侨资企业了解经营状况,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撰写了《关于世界金融危机对广州市侨资企业影响的调查报告》,总结了四项做法,提出了七条具体意见建议。对此,中国侨联领导高度重视,并以“侨情专报”报送中央书记处,为中央和各级领导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五是突出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几年来,侨界代表、委员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依法维护侨益的良好氛围,呼吁调整、完善侨务政策和法规;建议修建华侨运动讲习所、保护华侨祖坟、华侨先贤史迹;关注广州城市应急救援、市民交通、完善医保制度等等;完善信访工作机制,认真做好来信、来访工作;通过“五侨联席会议”和法律援助中心,开展维权调查,进行法律咨询服务,促进疑难问题解决。几年来,我市侨界代表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先后较好地解决和处理了《关于加快广州市消防站建设的建议》、《解决中山大道与东圃大马路“水浸街”问题》和《关于加快解决华侨农场改革发展中历史遗产问题的建议》涉及民生的重点问题13件。我市白云区、越秀区“六侨”(即区人大侨工委、区侨办、区政协港澳台侨联委、区侨联、致公党基层委员会、区侨商会)单位, 5年来,坚持每年举办一次联合大型的“区侨务政策法规咨询活动”,邀请教育、民政、房管、劳动保险等部门的专业人士,以及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参加,现场为广大归侨侨眷解惑析疑,受到归侨侨眷和广大市民的欢迎。特别是2008年,我们组织举办的新侨法知识竞赛,吸引7个省市、5万多人参与,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宣传效应。
    六是注重提高参政议政质量。在参政议政中,我们结合侨情变化,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取得了较好成效。在去年广东省第十届政协会议上,我会广东侨界委员首倡在政协设立海外华侨委员,推动海外华侨积极献言献策,参政议政的提案,被广东省政协采纳,决定首批特聘10位海外华侨委员。特别是在2008年的广州市政协会议上,侨界政协委员创新参政议政方式,围绕加大保护城市环境力度等民生问题,联名发起对政府职能部门展开“询问”,并实施“紧急约见”,推动了广州生态环境管理。对此,《广州日报》专题进行了报道,认为此举丰富了广州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形式,创新了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载体。这种政协委员自发集体约见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广州乃至广东也属首次,在全国也鲜见。   
    三、参政议政的几点启示
    5年来,我市侨界人大、政协的提案、议案工作,以求真务实的工作实践和与时俱进的大胆探索,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和做法,给予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提案、议案工作必须围绕为建成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的战略目标服务。5年来,广州市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议案工作,始终坚持把提案、议案工作贯穿于广州市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全过程;自始至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职能、务求实效”,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提案、议案工作的主旋律。 广州市人大代表邓向端领衔提交给广州市十二届人大三次大会上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吸引留学人员创业工作的议案》,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二是提案、议案工作必须立足于全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提案、议案是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方式,因此,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放眼全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人民群众特别关心和党政部门亟待解决或改进的重大问题中选准题,不断增强提案、议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2006年,由市侨联主席邓向端等10名市人大代表、市侨联副主席孙穗君等51名政协委员联名提出的“进一步加强我市侨联组织建设的建议”得到市委的高度肯定。侨界代表《充分发挥侨务资源优势,为广州市经济建议作出贡献》、《建议市交委“变卡为通”,重新出台公交优惠方案》和《关于促进广州国际性电子商务中心建设的建议》得到市委有关领导和部门的肯定。
    三是提案、议案工作必须树立和强化提案、议案 “精品”意识。人大、政协提案、议案不是一般性的意见或建议,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开展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重要载体。质量是提案、议案的生命,要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在建言献策上见水平。因此,提案、议案工作要正确处理好提案、议案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精心打造质量高、作用大、影响好的提案、议案“精品”。如,2006年,侨界政协委员提出的《构建广州和谐社会,设立社工服务体系》的提案,在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评为优秀提案;2008年,市侨联与有关单位联名提出的《关于加快完善琶洲会展商务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议》被评为广州“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以来的优秀提案”。
    四是提案、议案工作必须把办理质量作为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提案、议案涉及到省、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也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突出问题,只有通过办理才能转化成为党政部门的决策参考,才能产生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提案、议案工作要加强与承办单位的协调,发挥他们在提案、议案办理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促进他们加强与提案者的沟通和协商,将已承诺解决的提案、议案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办理质量,真正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如2007年,省人大代表吴志斌《关于要求加大对清远、三水等跨地区域污染源的整治力度的建议》,省环保局连续两年召开现场协调会,实地进行协调解决,收到了一定效果。
    四、参政议政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虽然我市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参政议政、维护侨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在履行职能和开展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活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程度不高;对一些因平时工作忙而较少参加活动的代表、委员主动加强联系的力度不够;代表、委员队伍履行职责的整体效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等等。如何进一步提高提案、议案的质量,如何进一步发挥归侨侨眷和港澳委员作用等问题需要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今后工作中加以研究和重点解决。
为进一步发挥好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职能,切实为广大侨界群众谋利益、求发展,结合我市侨界具体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是建立各级侨联主席为各级人大、政协常委或副主席(非驻会)机制;各级侨联秘书长以上专职干部为各级人大政协侨联界别的委员机制。为进一步体现和发挥侨界群众和侨联组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各级侨联主席、秘书长在人大、政协的话语权,扩大影响力,着力提高参政议政的效能。
    二是要切实发挥好涉侨人员在人大、政协的参政议政作用。目前有些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大多数人员虽然不是由侨联组织推荐参加,但他们的身份客观上具有多重性,既代表其职业所在的界别,同时也具有“侨”的身份,如何利用好他们为“侨”讲话,发挥他们的作用是侨联今后所要做好的一项工作。因此,建议中国侨联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争取有“侨”的人员为侨说话;同时,建议在国家出台有关新政策、重大决议(听证会)前应邀请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召开有关会议听取意见,扩大知情面。
    三是要加强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及各党派团体的联系,拓展工作面。要切实加强各级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党政职能部门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联系,密切与新闻传媒的沟通合作,借助外部资源,互通信息,及时了解党政部门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工作情况,紧密协调配合,为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行职能创造有利条件。
    四是要注重发挥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切实促进资源整合。要充分利用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展考察、联谊等活动,进一步加强沟通与联系,充分调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围绕党和政府重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深入实际的调研、考察、座谈,这有利于了解侨界群众的利益和诉求,帮助党和政府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