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成功,随后,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3月,在孙中山先生的支持下,国内最早的侨联组织——南洋华侨联合会在上海张园(今上海北京西路静安寺一带)举行成立大会。大会制定了章程,规定其宗旨为:“本会对于祖国则代表华侨协助实业政治之进行,对于华侨则联络各界共谋保护发展之方法”,“联合国外华侨,共同一致协助祖国政治经济外交之活动。”
南洋华侨联合会成立后,先后在新马一带组建了29个分支机构——华侨公会,出版了国内第一份研究和宣传华侨的月刊——《华侨杂志》(1913年11月创刊,1920年停刊),并在加强华侨与祖国的联系、促进华侨回国兴办实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37年,日本侵占上海,鉴于环境恶劣,该会将印信及重要文件转移至香港,遂宣告停止活动。1939年12月,针对有人假借该会名义附和汪精卫的投降论调,该会曾在重庆《中央日报》发表通电,严厉斥责,表明其坚决支持抗战的立场。
南洋华侨联合会主要的创建者是孙中山先生在海外的亲密盟友吴世荣。吴世荣祖籍福建,1875年出生于马来亚槟城,约在21岁时从父亲吴有才手中继承了大笔遗产。1906年,孙中山到槟城避居,吴世荣与其友黄金庆不顾安危,热情接待孙中山,从此成为挚友。在孙中山的授意下,吴世荣被推举为同盟会槟城分会会长,同时参与发起设立槟城阅书报社。在吴世荣等人的积极推动下,槟城成为当时革命党人在南洋的活动中心。
吴世荣先后参加了为营救被捕的汪精卫(汪曾旅居槟城)、黄复生而进行的筹款活动,策动广州黄花岗起义,召集有南洋各埠同盟会代表参加的著名的“庇能会议”。……更难能可贵的是,吴世荣为支持革命活动而变卖家产,筹款捐助,散尽了钱财而义无反顾。
辛亥革命成功后,吴世荣被公举为南洋各埠同盟会总代表,于1912年回国参加民国开国大典,孙中山先生亲自率领临时政府要员隆重迎接。吴世荣回国后,协同一批侨领面见孙中山,提出组建华侨联合会的建议。联合会成立后,吴世荣虽作为副会长(汪精卫为会长)却负责全面领导工作。他一方面为在南洋各地成立分支机构而奔走,一方面响应孙中山的号召,在上海设立“上海荣公司”,致力于实业建国。他还积极协助孙中山筹组“中华实业银行”,不但认股10万元,还发动南洋商界朋友踊跃参股。1913年5月,银行成立,孙中山担任名誉总董,吴世荣则任协理。这是中国与海外侨胞合资的第一家银行。后因政局剧变,银行解体,吴世荣亦返回侨居地,1945年病故,葬于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