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陈宜禧怀着爱国爱乡的壮志,回家乡修筑新宁铁路。经过勘测、调查之后,制订了《筹办新宁铁路有限公司草定章程》,发动乡人集股。1906年,陈宜禧亲自到美国筹集股金。他原是美国西海岸的一个侨领,以西雅图为基地,发动华社集股,又亲自到美国东海岸纽约,找到东海岸侨领黄祥,向黄祥展示建筑新宁铁路的宏图。

    黄祥,广东省台山县那仁乡高地村人(今台山市端芬镇那仁村委会那油村)。生于1855年,卒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的1944年。他在1872年“卖猪仔”出洋,到达美国后,被卖到东部纽约当奴隶。他为人诚实、忠直而聪颖,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6年自赎奴隶身后,又拼搏了4年,积钱回家乡娶妻成家。1883年,黄祥再度出洋时,贫苦乡亲含着泪一程又一程相送,黄祥对他们说:“慢慢捱吧,有机会我会帮你们。”果然,黄祥实现了他的诺言,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先后把这些穷苦的乡亲一个个地带到美国去,致使当时直接或间接被黄祥带到“金山”又全家脱贫的不下二三十户人家。黄祥把穷苦乡亲带到美国后,就对他们说:“日后你发了财才把船头钱(船头钱是以车船费和手续费为主的出洋费用钱)还给我,没有就算了。”
    当黄祥在1883年重返美国后,美国的排华法案刚公布施行,纽约也同其他有华埠的城市一样,产生排华浪潮。一些极端排华分子乘机捣乱,出现华侨被迫害、被欺凌以至被强逐的事件。正直仗义的黄祥为维护华侨的权益,挺身而出,不顾个人的利益和安危,代表华侨社会与白人交涉、辩论、诉讼。为此,他不知花了多少精力和金钱,使他整整十年都没钱寄回家乡。他的妻子只好到外家大隆洞南蛇头村过活。但他也为此而赢得华社的尊敬,成为东海岸的侨领之一,在全美华社中亦有声名。以后,黄祥的生意随着名声不断增大,从开设餐馆、洗衣馆到投入商界,开办商店,生意兴隆,事业蒸蒸日上,还持有好几间华侨集股的公司的股份。
    使黄祥大名显赫的是轰动纽约的“还金事件”。那是黄祥开设的餐馆正兴旺之时。一天,一个喝得醉薰薰的白人,将一大袋金币交给黄祥便跌跌撞撞的离开餐馆。黄祥拿着这一大袋金币,等着那个白人来取。一天、两天,一月、两月,都不见他来取。原来那个白人酒后神志不清,也不知金币落在何处。忠直善良的黄祥登出招领广告。失主看了广告前来领回黄金,感动非常,为表示答谢,要将一半金币奖给黄祥,黄祥说:“我若要你的,就不登广告招领了。”消息传开,轰动纽约。人们联系到黄祥为争取华侨的合法权益以及慷慨解囊将乡亲一个又一个带到美国等等义举,便给他起了一个美名“天中间”。随着华侨回国的往返,黄祥的事迹和“天中间”的美名很快便传回家乡,海内外乡亲都称他为“天中间”,他的本来姓名也渐渐淡忘,时至今天,100多年过去了,“天中间”的美名还在留传。
    陈宜禧来到纽约,把新宁铁路招股之事告诉黄祥,并要求“天中间”在东海岸华社中举旗,带头发动华侨参股。“天中间”义不容辞,当即表示支持,投入大额股份,并以他的影响力,在东海岸华社中广为发动;还以两间资格最老的华侨出入最多的集资公司——大胜楼和宴鸿楼作为新宁铁路招股的联络点,“天中间”亲自为新宁铁路招股而奔走。在东海岸华埠华侨的支持下,经陈宜禧、黄祥等人的努力,很快便募集了一笔可观的股金。陈宜禧又高兴又感动,东西海岸两位侨领的友谊也成了莫逆之交。
    1915年,黄祥将在美国的产业交给儿子黄求鸾之后,落叶归根,回到家乡。陈宜禧得知故人归来,喜不自胜,亲自到那仁那油村来拜访。两位老人促膝畅谈,又乘新宁铁路火车畅谈。自此,两人常你来我往。
    1929年6月,传来陈宜禧仙逝的噩耗,黄祥悲伤不已。不到10年,日本侵华,新宁铁路遭日本飞机轰炸后被拆毁。黄祥十分痛心。他是一个善后不图报的人,他一生作了不少善事好事,但从不提及,连他在家乡修桥、筑路、造林的事也不说及。每年他生辰之日,受其恩者成群结队来向他祝寿。他却拿着手杖,守在村口,一个不让进,一份寿礼也不收。唯有两件事经常向后人说:一件是为维护华侨的权益与白人打官司。他自豪地说:“那时我同老番打官司很够胆,公使馆和华侨都支持我,我依理同他们争,老番无理也讲不过我,官司多是我们赢”。另一件是陈宜禧和新宁铁路。他常棒着新宁铁路的股票,对孙儿讲述当年支持陈宜禧修筑新宁铁路,投大额股金,以大胜楼和宴鸿楼为新宁铁路集股的联络点发动华侨参股之事;讲述他与陈宜禧集得股金之后的喜悦。
    1944年,黄祥仙逝,享年8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