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加拿大《环球华报》报道,“未有温哥华,先有台山人。”温哥华市长苏利文日前在温哥华台山会馆成立110周年庆典上的一番话,道出了台山先侨在加拿大的悠久历史。
台山,对于现在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来说,可能会显得有点生疏,然而,翻开加拿大的历史,第一批踏足这片枫叶之国的中国移民却是1858年的台山邑侨。他们抵达加国的时间,不仅早于温哥华建市的1886年;也先于加拿大立国的1867年。
一部加国台山人的历史便是加拿大的华侨史,而台山会馆也见证了百多年来加拿大华人社区的沧海桑田。
出洋的先驱者
台山,在明之前隶属广东布政司广州府新会县。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二月正式建县,定名为新宁县。直至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因前湖南、广西、四川等省都有“新宁”县,为避免混淆,见县城之北有三台山,遂改名为“台山县”。1992年4月17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台山市。而不少人称“新宁”为宁阳,正如上海称春申,南京称白下,中山称铁城,恩平称南平一样,所以,海外的台山人社团早期称为“宁阳会馆”。
台山人出洋历史悠久,华侨、华人及其后裔分布甚广。台山由于地处沿海,所以对外交往甚早,也为出洋提供了便利条件。台山人何时出国,虽未有准确的定论,但有文字记载的是1774年已有人在南洋谋生。二百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台山人前赴后继,远渡重洋,到世界各地谋生。
目前,世界82个国家和地区有台山人及其后裔。据不完全统计,祖籍台山的华侨华人86万多人,港澳同胞43万,合共接近130万,比目前台山的总人口还多。据悉,30年前,美加各地的唐人街还是盛行“台山话”,台山话曾一度成为海外中国人的“国语”,也被称为“小世界语”。
追逐“金山梦”
中国人最早移民加拿大是在19世纪50年代。1858年5月,卑诗省菲沙河与汤普森河沿岸发现金矿的消息公之于世,立即吸引了世界各地渴望发财致富的人们前来淘金,希望能从此改变自己贫穷的经济状况。远在中国本土的人民也跃跃欲试,纷纷前往,中国人在加拿大的生活就此开始。
1858年6月28日,第一批华人300名从美国旧金山乘坐“加勒比”号蒸汽船抵达温哥华岛的维多利亚堡(今卑诗省会维多利亚市),然后步行进入金矿区“淘金”。据说其中台山先侨占了九成,他们把加拿大称为“加拿大金山”。以后,更多台山、开平、新会等县的华工从香港、澳门和夏威夷等地陆续来到卑诗省,加入“淘金”的行列。
以台山人为主体的“淘金”华工为加国创造了巨额财富。仅1878年,由华工开采的丹辛比尔金矿,就创造了90万加元的收入。金矿开采为加西部、特别是卑诗省的大开发积累了资金。